
本片改编自法国小说家和哲学教授妙莉叶·芭贝里(Muriel Barbery)同名小说。
11岁的芭洛玛(Paloma)是国会议员的女儿,同父母、姐姐一起住在巴黎16区的高级公寓,她生性聪慧而敏感,一直通过摄影机观察着周围的人们,对这个虚伪的世界感到厌倦,并策划着在12岁生日那天自杀。
公寓楼门房荷妮(Renée Michel)荷妮看上去是个普通的门房:五十多岁的贫穷寡妇,肥胖,沉默,粗鲁,每天把垃圾桶拖出拖进,毫不引人注意,然而,她却在自己狭小的住所里设置了一间秘密的阅读室,在书本的包围下,寻找心灵的平静。新搬来的小津格郎先生被荷妮的精神世界所吸引,渐渐使她打开心扉,再次展现自己的善与爱。荷妮和小津先生是芭洛玛真正的朋友,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,却令一切戛然而止,痛苦中的芭洛玛开始重新思考生与死的关系。
芭洛玛的自杀倒计时墙面
正在读《阴翳礼赞》的荷妮

在电影中,荷妮非常喜欢《安娜· 卡列尼娜》,她给自己的猫起名为“列夫”,小津先生也是因此发现了这个普通门房太太的特别之处,他送荷妮的第一件礼物,是一套精装旧书: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。上下两册,半皮半纸装帧,书脊五书筋,烫金标题贴皮,书筋和天头地脚都有烫金装饰。小津先生的礼物,温柔而得体,书是低调优美的经典精装,只是一般版本,装帧形式也普通,包装却精美有格调——既不失礼,亦不刻意。随着两人的感情不断加深,荷妮苦闷的内心,也渐渐渗出一丝浪漫甜蜜。


电影中唯一清晰的书脊画面,也是我制作复刻版的重要依据之一
不久,客户寄来了两本中文版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,32开平装本,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,1984年第二次印刷。由王思孝先生购于1985年,并在扉页盖上了自己的印章。


锯孔

缝制书帖



这次使用的古典花纹烫金模



“重要的不是死,
而是我们死的那一刻在做什么。
荷妮,您死的那刻在做什么呢?
您已经准备好要爱了。”
——芭洛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