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雨 2020-04-28
今年的日子,说不清过得快还是慢。

从1月20日结束年前的工作回家,到结束14天返京隔离,走出大门,竟然已经是4月的最后一天。这三个月,从严冬到灿烂的初夏,整个世界都经受着煎熬。我很幸运地与家人共同度过了最艰困的时段,突然被置于暴风眼,尽管措手不及,也水来土掩地招架了好一阵子,真心感谢向我们提供过帮助和安慰的朋友,即使在快递几乎断链的一月底二月初,仍陆续收到亲友寄来的防护物资。元宵节老同学从美国寄来的口罩,到我手中时已过清明,谁能想到,这时候美国也成了重灾区。三月,装帧师Huhu老师寄来整箱的制书工具材料,从此,我借用父亲工作室一角,在每日铺天盖地的新闻报导之中,藉由熟悉的手工劳动获得一些安宁。先生先后邮寄的咖啡粉和全套mini book制作材料,也使我平静下来,手持熟悉的小剪子,仿佛回到北京工坊中,换个地方,生活继续。



做第一本mini book(迷你书)是在2013年,那时刚开始燃起对手工制书的兴趣,什么都想试试,偶然看到国外网站上指甲盖大小的书籍,觉得可爱,就试着自己用皮革和宣纸来做迷你书,当然没有指甲盖那么小,但可以翻阅甚至书写,最重要的是,可以消化掉制书裁下的碎皮,这些尺寸尴尬的皮革,藉此得以重获新生。
后来,我将成品照片放在豆瓣相册里,就这样认识了自由撰稿人Lilisay,作为同龄人,她创作的诗歌和音乐成熟而自然,令我印象深刻,2015年,我为她的独立出版诗集《1986》制作了100本同比例缩小的特装迷你版,作为前一百名预购读者的“小惊喜”,随书赠送,这些书页出自原诗集内页,裁切后产生的只言片语,虽不能完整阅读,但也有种随机的趣味。直到合作之后的第三年,我们才第一次见面,她一会儿在新疆,一会儿在北京,一会儿在深圳,现在定居成都,仍从事文字和策划工作,自称个性被动,随波逐流。

1986
Lilisay

《1986》特装版附赠 mini book
《1986》以后,我以同样的概念,持续不断地制作迷你书,形式和工艺一再改进,稳定下来以后,就想办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制作时间、丰富封面效果,并加工成为胸针配饰,先后做了超过300件,一直是很受欢迎的小产品。到目前为止,制作迷你书的书页,全部出自一本英文原版欧·亨利短篇小说集,我喜欢使用图案随机的特殊压花皮革,或者在纯色皮革封面上进行自由手工烫金,这样做出的每一本,外观都不相同,内页不能连贯阅读,也不宜大力翻阅,装饰作用超越了阅读性。参加书籍相关活动时,我常佩戴这款胸针,也收到许多目光和询问。

内页出自《欧·亨利短篇小说集100篇》


在武汉期间,我分别在父母家和姥姥姥爷家居住,一直把迷你书材料包带在身边,按照熟悉的流程制作小书,填满片段的空闲时间,就像让这些“边角料”皮革重获新生,让人心情平静而满足。


4月8日,离汉通道打开,经过重重关卡,我买到了15日的回京专列,搭出租车前往火车站的路上,窗外的城市风景格外清晰。想起两个多月前回家的列车中,只有我一人全程戴着口罩,现在的车厢里,却没有一个人敢脱下口罩或手套,全程几乎没有人讲话,也没有平日里大啃鸭脖、吸溜泡面的场面。回到工作室,社区工作人员客气而谨慎地把我接进房间,再隔离十四天。
被关在工作室倒也不是坏事,我早就写好了粗略的生活和工作计划,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迷你书胸针的制作:如封面烫金,安装配件等,所有流程都按部就班。三天后,我数了一下,整整100本!又确认了一遍数量以后,我停下手中的工作,开始准备卡纸背板,手工印章,每张纸上都写好按照皮革数量而编的号码。这100本迷你书,是疫情期间的副产品,2020年的第一件完成品。




细看每本mini book,迷你归迷你,却是“五脏俱全”的小小精装书,包括精心配色的彩色环衬纸和笃头布,微微凸起的可爱圆脊,有压印手感的烫印图案等等。由于全部由手工制作完成,即使是相同的材料,细节也各不相同。内文部分可小心翻阅,但不建议大力撕扯,有脱页或变形的可能,毕竟这不是一本用来阅读的“书”。
mini book 迷你书胸针
25mm x 35mm · 皮革+书页+彩色笃头布+别针
手工装帧:钟雨 2020年3月-4月
限量 100件
* 别针有尖锐细小配件,不适合幼儿佩戴